1、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任咏梅:依法推动证券保险领域的金融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任咏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人民银行将持续推动公共征信系统扩容提质增效,进一步夯实征信服务主渠道作用。不断拓展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覆盖范围,依法推动证券保险领域的金融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创新研发多元化征信产品,满足更多场景的征信服务需求。
2、中资美元债融资回暖,一季度发行规模增长68%,票息最高仍可超过9%。据统计,一季度中资美元债发行218只,规模共计383.08亿美元,只数与规模分别同比增长了14.14%和67.50%。净融资缺口同比大幅收窄,由去年一季度的-213.85亿美元收窄至-53.63亿美元。从一季度发行美元债的主体来看,金融与城投企业仍是主要发行人。其中,健合(H&H)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发行的3.5年期美元票据“H&H国际控股 9.125% N20280724”票息有9.125%,昆明产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1.5年期美元票据“昆明产投 8.5% N20260820”票息可达8.5%。
3、特朗普宣布实施所谓“对等关税”措施债券市场走势如何?美东时间周三(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多个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特朗普表示,美国将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不过关税将不是完全对等的,美国将向这些国家和地区收取综合税率大约一半的费用。特朗普展示了一张海报,上面列出了对等关税。图表显示,美国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对欧盟实施的对等关税为20%,对巴西、英国实施10%的对等关税,对瑞士实施31%的对等关税,对印度实施26%的对等关税,对韩国实施25%的对等关税,对日本实施24%的对等关税,对印尼实施32%的对等关税。但市场对此海报存有疑虑。中国债券市场人士认为,受多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利率债市场波动较大,美国此次对等关税政策落地,债市是否走牛,需密切关注接下来中国货币政策动向和资金面变动状况。
1、香港财库局:优化家族办公室税务宽减措施 预计明年提交立法会审议。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2日表示,在家族办公室税务宽减措施方面,政府持续与业界沟通,评估政策成效,并在2025-2026财政年度《财政预算案》中,提出进一步优化基金、单一家族办公室和附带权益优惠税制的建议,包括拓宽免税制度下“基金”的定义、优化私募基金分发附带权益的税务宽减安排等。目前,政府已完成业界咨询,正与金融监管机构商讨相关优化措施,预计今年制定具体方案,2026年将立法建议提交立法会审议。若通过,相关措施可从2025/2026课税年度起生效。
2、陈茂波:今年以来香港金融市场气氛明显畅旺。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3月30日发表网志表示,今年以来,香港金融市场气氛明显畅旺,股市上扬、成交额显著增加,新股融资活动更为活跃,加上国家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以及文创产业等领域不断有突破和创新,让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重新评估,并加大投资组合的配置额度。
3、世邦魏理仕:料香港今年售价低于400万港元的单位将占据约30%成交。香港土地注册处发表2025年3月份统计数字,世邦魏理仕香港估值及咨询服务部执行董事郭伟恩表示,经过圣诞节和农历新年假期的季节性调整,交易量已从过去三个月的低位回升。该行预计,2025年售价低于400万港元的单位将占据约30%成交,恢复至2016年的水准(31.1%的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