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稳定币从金融市场的边缘概念一跃成为焦点,其爆发的核心驱动力源于美国主导的“规则重构”与中国应对的“战略跟进”。
今年5月,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法案》,强制要求美元稳定币100%锚定美元储备,由美联储分级监管,并将其纳入全球支付体系。这一举措实质是为“链上美元”合法化铺路,意图通过稳定币扩张强化美元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霸权地位。
在此背景下,中国监管层态度转向积极: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提出“数字人民币与稳定币成为跨境结算新方案”,直指传统美元体系效率低、地缘风险高的痛点。
监管层的表态本质是一场“防御性创新”——当美国已率先为稳定币立法,中国需通过探索人民币稳定币,在数字化货币体系中争夺话语权,这亦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绕不开的战略节点。
稳定币的核心价值聚焦于两大场景:
跨境支付革命:传统支付体系中,Visa等结算组织抽成2%-3%,结算需1-3个工作日;而稳定币依托区块链实现点对点交易,手续费趋近于零,资金秒到账,直接颠覆了世界结算组织的垄断格局。
现实资产(RWA)代币化:现实资产(RWA)代币化是指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现实世界中的有形或无形资产(如新能源项目、房产、黄金等)转化为链上可交易的数字通证(Token)。这种转化能可以使稳定币作为计价工具,让房产、黄金等资产转化为链上通证,让全球投资者便捷买卖相关资产,从而盘活资产流动性,大幅降低跨境融资成本。
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前夕,市场已进入抢滩期:
1、中资科技巨头:以香港为支点撬动全球市场
京东集团通过旗下京东币链科技(香港)深度参与香港金管局“稳定币发行人沙盒”测试,与四方精创合作开发的跨境B2B支付系统已完成百万级笔交易验证,计划2025年四季度推出移动端及PC端应用,直接冲击Visa、Mastercard的跨境支付垄断格局。
蚂蚁国际则采取“全球布局+香港突破”策略,在香港完成新能源、光伏资产的 RWA 跨境融资后,计划在条例生效后第一时间提交稳定币发行牌照申请。其与众安银行合作的储备银行服务已进入实质阶段,目标通过香港连接内地资产与全球资本,例如将长三角的商业地产代币化后对接中东主权基金。
2、香港银行业:从幕后服务到台前发行的角色升级
众安银行作为香港首家为稳定币发行方提供储备银行服务的数字银行,已与首批沙盒参与者展开合作,托管稳定币发行方的法币存款及高流动性资产。
渣打银行则联合安拟集团、香港电讯成立合资公司,筹备发行港元支持的稳定币。此外,渣打与北方信托合作的Zodia Custody已为Circle等国际稳定币发行方提供机构级托管服务,成为连接香港与全球稳定币生态的关键节点。
汇丰银行推出的代币化存款方案,则直接将传统银行资产与稳定币打通。企业客户可将港元存款转化为链上通证,用于跨境投资或支付,实现“法币-稳定币”的无缝切换。该方案已吸引香港科技园入驻企业超百家试点,预计2025年底覆盖大湾区80%的跨境贸易企业。